您的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师范认证 → 正文
阅读新闻

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

[日期:2024-04-12]

师范类专业认证十二问

1.合格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践行三学会 ”是指什么?

     答: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师范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和三个核心理念是什么?

     答:(1)指导思想:

     “三个促进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二个突出 ”:突出学生中心,突出持续改进。

     “三个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教师主体责 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机 制;提高质量保障力度,强调质量文化建设。

     (2)三个核心理念: 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 持续改 进。

3.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观,要注意的“ 六 个落实 ”是什么?

     答: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 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4.核心理念“产出导向 ”的培养观,要注意的“六个 对接 ”是什么?

     答:就是反向设计(由外到内)和正向施工(由内到 外适需培养)。反向设计包括: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 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包括:对接课   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 ”,对接毕业要求‚ 产出学习成果,对接培养目标‚ 产出师范人才。

5.核心理念“持续改进 ”的质量观, 要注意的“三个 跟踪 ”是什么?

     答: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跟踪 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跟踪知识能力素质 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6.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达成度评价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两个评价都关注毕业5年的学生,都特别强调评价机制的建立及评价—— 反馈—— 改进闭路循环的落实。不同点:第一, 目的不同。合理性评价是评价目标预 期与内外需求的吻合度,达成度评价是评价校友表现与预 期的吻合度;第二,作用不同。合理性评价结果主要用于 改进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改进培养目标, 达成度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改进毕业要求。

7.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依据有哪些?

答:评价依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 方面:第一,学校发展对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学校定位 分析);第二,专业办学资源对专业教育的支撑(办学条 件分析);第三,校友职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校友 反馈意见) ;第四, 用人单位对人才发展潜力、专业技 能、 综合素质的需求(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8.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依据有哪些?

     答:评价依据(毕业 5 年以上校友的职场表现)主要 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校友的主流职业领域;第二,校 友的主要工作性质和工作成就;第三,校友的薪资水平和 岗位角色或职称;第四,用人单位对校友的评价(能力的 认可度,职场竞争力)。

9.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要注意解释的几个问题?

     答: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解释回答:第一,本课程的任务是支撑哪几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第二,针对上述每一指

标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能否支撑相关课程目标(对应始标点)的达成, 说明理由:本课程对学生的考试或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要求(即对应指标点的性所)是否匹配,说明理由:涉及 的考试或考核方式是否均有明确合理的评分标准,说明其 合理性:第三,学生考试或考核结果与各项课程目标达成 期望值的对比,简要说明。

10.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目的与要求是什么?

     答: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目标达成情 况进行逐条评价,证明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是否 达成,发现课程教学短板,改进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目标 达成评价的要求:第一 ,有明确的质量标准:教学大纲, 评分标准;第二,有合理的评价依据:教案、试卷、报告 等:第三,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第 四,有完整的评价记录:评价人、结果、改进。

11.课程评价与毕业要达成度评价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两个评价的关注点都是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不同点:第一,对象不同。课程评价是修读该课程的 学生:毕业要求评价是认证期内的某届毕业生:第二,目的不同。课程评价是发现教学短版,改进课程质量:毕业 要求达成评价是发现学生能力短板,改进培养方案。

12.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答: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目的是跟踪某届学生的学 习轨迹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证明学生的能力 是否达成,发现学生能力短板,改进培养方案。毕业要求 达成度评价的要求:有评价机制;有评价队伍:有评价方 法;有评价实践;有反馈改进。

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知应会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 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 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  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 准要求。其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 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 ”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 ”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 ”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 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 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 形成“评价-反馈-改进 ”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教 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坚持“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全面 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 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任务是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1)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 ”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2)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 ”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师范类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3)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 ”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 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 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四个原则。

     (1)统一体系原则:发布国家认证标准,实施整体规划,开展机 构资质认定,规范认证程序,严格结论审议,构建统一认证体系,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及认证结论的一致性。

     (2)省部协同原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高校主责原则: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引导高校积 极开展专业自评,推动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4)多维评价原则: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在线监 测与进校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 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7.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师范类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

8.师范类专业认证如何进行专业化管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工作,要求专门性教育 评估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开展认证工作。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依照教 育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和认证工作专家遴选标准,审议各省推荐的教 育评估机构和专家人选,确定具备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工作专家 名单,把住入口关;同时,对整个认证过程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全程信息

化管理。

     一方面,要求教育评估机构设立项目管理员,负责为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发现并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依托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认证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及时为参与认证各方提供信息服务与工作支持。

9.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 型层次复杂多样的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依托教师教育质量监 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学校出具年度监测诊断报告,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为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服务。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认证标准以教师 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突出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定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要求。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认证工作引导高 校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赶超教师教育国际先进水平为目 标,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一级认证达标,才能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级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10.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 交认证申请前 1 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

     (1)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 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

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2)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 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 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3)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 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师 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1)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 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工作。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

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2)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 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该专业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学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视同笔试 合格;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12.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

     (1)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釆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高校按要求每年定期填报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 数据信息。评估中心对专业办学的核心数据进行监测、挖掘和分析,建立各级监测指标常模,形成各类监测报告。

     (2)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 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一般分七个阶段: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

14.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 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①教育部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宏观管理, 发布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与标准,统筹协调全国师范类专业认 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负责成立普通高

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 ”);负责根据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师范类专业 建设的指导性政策。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本 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备案;负责统筹协调 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度,指导监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实施;负责推荐并委托授权有资质、信誉好的教育评估机构开展第二级 专业认证工作;负责依据实际情况成立本地区相应专家组织;负责根据 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结果,制定加强本地区师范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政策。

     教育评估机构: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 部评估中心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包括第一级监 测、第三级认证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相应委托省份的第二级认证工作; 负责建立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库(以下简称“ 国家库 ”)及库内专 家的培训、评价与动态管理;负责建设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及师范类 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校培训、辅导与 咨询服务;负责承担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②受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教育评估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教育评估机构 ”) 负责按照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该省份师范类 专业第二级认证工作;负责为该省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业务咨询 与指导服务;接受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及委托省份相应专家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认证专家组织:①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

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对拟承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负责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行资质认定;负 责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审定,受理认证结论异议的申诉等。教育 部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事 务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专家组织,负 责本地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规划与咨询、指导和检查;负责制定本 地区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结论审议工作机制;负责对接受委托的教育

评估机构认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15.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 求,包括“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与教学 ”、“合作与实 践 ”、“师资队伍 ”、“支持条件 ”、“质量保障 ”、“学生发展 ”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培养目标:目标定位; 目标内涵; 目标评价。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评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课程与教学: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合作与实践: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

     师资队伍模块: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

     支持条件: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

     质量保障: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

     学生发展: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

     认证标准各项指标的逻辑关系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目 标 ”和“毕业要求 ”为导向,组织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配备师资 队伍和支持条件,并通过建立基于产出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

16.我校师范类专业已完成专家进校考查的是?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物理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化学专业、历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17.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如何构成?

     现场考查专家组是由教育评估机构从国家认证专家库中选派的临 时性工作小组,每个专业点配备专家组人数一般为 3-5 人(其中,第二 级认证要求外省专家不少于 1/3,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 1/3;第三级认证要求中小学专家或教育部门专家不少于 1/3)、秘书 1人,并视情况配备项目管理员和观察员。

现场考查专家组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专家和教育部门专家,专家 组人员构成与专业背景要求符合当次认证工作需要,同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境外认证专家参与现场考查工作。

18.师范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是什么?

     现场考查专家组工作流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进校前,现场考查专家组每位专家认真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

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填写“专家个人审读意见

表 ”,拟定考查重点和考查日程。

     (2)进校中,现场考查专家组依据“全面考查、独立判断 ”工作 原则和进校考查日程安排开展现场考查活动,每位专家采取深度访谈、 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等方式,查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际状况,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作出判断和评价,讨论形成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建议。

     (3)离校后,5 个工作日内专家个人提交《听课看课总体情况记 录表》、《试卷情况总体评价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 评价表》及《专家个人现场考查报告》,25 个工作日内专家组长提交《专家组现场考查报告》。

19.师范类认证专家现场考查技术是什么?

     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 础上,采取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文卷查阅、问题诊断、集 体评议等技术,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给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1)深度访谈是专家与参评专业有关人员通过深入交流,辨析专 业办学情况的一种认证技术,是现场考查的基本方法,对专家查证认证材料的真实性、明晰参评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具有重要作用。

     (2)听课看课是考查课堂教学状况的基本方式, 目的是通过实地 听课看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 和师生互动,教学条件及使用效果等情况,对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评价,

判断课堂教学对毕业要求和学习效果达成的支撑情况。

     (3)考查走访是指对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学院支撑教学的主要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及管理运行服务方面的实地考查,主要 作用是印证和判断参评专业教学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情况。

     (4)文卷审阅是对反映培养效果达成度的重要文卷(如教学档案、 支撑材料、毕业论文/设计、试卷、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等)进行审 查阅读的过程。通过文卷审阅可以核实自评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和课程对 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了解教师的精力投入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研究, 也能检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挖掘自评报告中未能反 映的有关问题,再结合其他认证技术,精准把握最真实的专业教学情况

和学生学习效果,对标准的达成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判。

     (5) 问题诊断是专家基于认证考查获得的各种信息,在了解和查 证问题、分析和诊断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破解问题“ 良方 ”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和学院明晰差距所在、问题之源, 进而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参评专业的持续发展,并

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6)沟通交流指专家个人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专家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商。

20.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 评专业的“说 ”、“做 ”、“证 ”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1)所谓“说 ”即“ 自己是怎么说的 ”,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

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

     (2)所谓“做 ”即“ 自己是怎么做的 ”,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 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

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

     (3)所谓“证 ”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 ”,参评专业要为证

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论和周期如何划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分三种:

     (1)“通过,有效期 6 年 ”专业应保持认证状态;根据认证考查反馈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教育部评估视整改情况抽查。

     (2)“有条件通过,有效期 6 年 ”专业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报告;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审核;整改报告逾期不提交或审核不通过,中止原有效期。

     (3)“不通过 ”专业在一年后可重新申请参加认证。

22.为什么说自评是参评专业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

     自评是参评专业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办学状况、教学质量进 行自我检查的过程。自评工作要求师范类专业根据认证标准要求,从专 业办学特点出发,通过举证方式,详细说明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 业要求达成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

     师范类专业在自评的基础上撰写形成的自评报告,是师范类专业认 证的第一手资料。现场考查专家组开展自评报告审阅、进校现场考查以 及认证结论审议,均以自评报告作为重要依据。尤其是现场考查,其主 要目的是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自评工作是否到位、自评报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证各工作环 节的进展及认证结论的可靠性,因此,自评是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基础。

23.如何规范地撰写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是开展认证现场考查和结论审议的重要依据,自评报告规 范撰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参评专业的基本要求。专业撰写自评报告必须紧扣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逐项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举证,客观描述。

     自评报告的撰写主要包括标准达成举证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客观描述各项认证标准要求是否达成,每一项包括达标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内容,既要反映成绩,更应直面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第二部分是附件材料,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自评报告和专业教学状 态数据分析报告的支持数据与详细材料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反馈分析报告等。自评报告的总篇幅要求一般不超过 5 万字,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 措施的描述不少于 1/3,“标志性成果 ”等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括在内。

24.什么是OBE教育模式?

     OBE,是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的缩写,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OBE 教育模式可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

     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OBE 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定的原则性理念, 即“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 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 ”和“能做什么 ”,而非 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 ”。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的基 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 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釆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 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25.师范类专业应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师范专业应该做好“六个对接 ”:

     "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1)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

     (2)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

     (3)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正向施工" 落实和评估培养效果:

     (1)对接课程目标“产出 ”应知应会。

     (2)对接毕业要求“产出 ”学习成果。

     (3)对接培养目标“产出 ”师范人才。

26.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哪些要求?

     数量结构: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 生师比不高于 18:1,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 70%,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为师范生上课。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 20%。

     素质能力: 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 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 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 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实践经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小 学(幼儿园)教育服务经历。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 析、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 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 度,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教研 ”“双向互聘 ”“ 岗位互换 ”等共同发展机制。

27.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8.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和内蒙古基础 教 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和内蒙古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目标内涵: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 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 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29.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

     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六个方面。

30.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 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 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因此,认证标准在“质 量保障 ”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 ”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 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 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 ”达成情况 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 ”、“合作与实践 ”、“师资队伍 ”、“支持条件 ”、“学生发展 ”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31.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 ”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 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 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 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32.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

     “一践行三学会 ”是师范类专业对所培养的合格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对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

33.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毕业要求包括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34.师范类专业认证关注的"三个机制9健全是什么?

     第一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习成果)。 第二个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第三个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

35.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如何体现持续改进?

     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 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 ”闭环, 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 ”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 ”“合作与实践 ”中设置“评价 ”二级 指标,在“师资队伍 ”部分设置“持续发展 ”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36.师范类专业如何做好 持续改进" ?

     师范类专业应确立“持续改进 ”的质量观,做好“三个跟踪 ”、推进“三个转变 ”。

     三个跟踪"是:

     (1)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

     (2)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

     (3)跟踪知识能力素养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三个转变"是:

     (1)推进从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基教学生/学校/教师)转变。

     (2)推进教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生中心(学了/重能力养成)转变。

     (3)推进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37.师范类专业认证纪律有哪些要求?

     为保证认证工作做到风清气正,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对教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都提出了纪律要求。

     (1)要求教育评估机构、现场考查专家组严格遵守认证工作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展某一专业认证工作时,不接受参评 院校的讲学、访问邀请;不接受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认证前拜访,不得 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发生任何经济关系;不得从事任何其它影响决策 及有违公正性的活动;不透露认证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与参评专业及 所在学校存在利益关系(如校友、兼职、校董、奖学金设立者、捐资者等)时,主动提出回避。

     (2)要求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要保证填报的专业教学状态数据和 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真实可靠,保证教学文档的原始性与真实性, 不虚构、不编造(上述数据和材料如出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认证 结论实行一票否决)接待工作要坚持从简,不搞形式主义,不迎送专家, 不安排各种形式宴请;不召开汇报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闭幕式),不组 织师生文艺汇报演出,不造声势(包括校内张贴欢迎标语、悬挂彩旗等), 不送财物或变相发放补贴,不超标超规格安排食宿,不与认证专家发生 任何经济往来;专家组名单公布后,参评专业及所在学校不拜访认证专 家,不邀请认证专家来学校讲学、访问,不得从事任何其它有违认证公正性的活动。

38.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争议如何处理?

     参评学校如对认证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论后 30 个工作日 内向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详细陈述理由,并提供相关支持材料。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认证结论。教育部认证专家委员会受理申诉后,会及时开展调查,并在收到申诉的 60 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或变更原认证结论的最终裁决,并向社会发布。




Baidu
sogou